详细内容
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和喘息性疾病的高发期,据我省2010年的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显:城区0-14岁儿童患病率已达4.82%,较2000年的2.71%明显增加。其中在现患儿童中婴幼儿期有湿疹史为26.87%,有过敏性鼻为24.79%,食物过敏10.00%。家族史中一级亲属有史者占5.62%,有其他过敏史者占10.21%,二级亲属有史者占7.08%,有其他过敏史者占4.58%。由此可见,儿童发病10年来迅速增加,与发病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患儿未得到及时诊断,并且80%以上的患儿仍在接受,造成儿童防治和管理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儿童专科门诊和专业医生数量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儿童的防治与管理水平。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引起喘息的原因较多,容易造成过渡诊断和诊断不足,从而影响长期效果。那么儿童的诊断是否有规律可寻呢?应该是肯定的,从我们长期从事儿童防治工作看,应该注意这些要点:1、病史:长期咳嗽(1月以上)、或反复喘息(3次以上)、或反复患或经常感冒、或每次呼吸道感染难于。2、出生史:早产、低出生体重。3、个人特应性病史:有湿疹、牛奶、鸡蛋、海鲜、花生、桃子、芒果等食物过敏症,经常流清涕、打喷嚏、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症状,经常揉眼睛等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有荨麻疹、特异性皮炎、鱼鳞病、银屑病等皮肤病等,对青霉素或头孢类过敏。3、家族病史:父母有或(和)过敏性鼻炎,有荨麻疹、化妆品、金属等过敏性皮肤病,其他有血缘亲属的过敏病史。4、有伴随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或增生)、鼻窦炎。5、肺部体征:呼气性喘鸣(或哮鸣)音。6、对的反应:长期咳嗽不能完全,使用抗有效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丙卡罗、舒喘灵),茶碱(多索茶碱、氨茶碱),白三烯拮抗剂和表面皮质等。7、相关检查异常:肺功能检查秒呼气流量(FEV1)<预计值的80%、变异率(PEF)>预计值的15%以上,呼出气一氧化氮(NO)>18ppm、血清总IgE200I>U/L,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5%。在儿童诊断是只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点,诊断还是比较容易的,在询问病史时一定要尽量详细,从中发现诊断线索。
婴幼儿会出现喘息反复发作,往往延续直至成年,这类患儿通常有特应性病史。有研究(图森研究)显示反复喘息患儿(≥4次)、有父母有病史、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变应源致敏≥1个吸入性变应源其中之一的主要危险因素,或有对牛奶(鸡蛋、或花生)过敏、喘息与感冒无关、嗜酸性粒细胞> 4%之两项次要危险因素,6年内47.5%、3年内51.5%会发生,如果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儿6年内91.6%、13年内84.2%都不会发生。因此,有无危险因素是判定是否是婴幼儿的关键。
在儿童发病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而环境和社会因素也参与其中,所以儿童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被称为“综合症”更准确。既然是综合症,那么其表现多种多样,即不同“表型”,每个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不同,如起病早晚、或严重程度、或过敏原触发、病毒触发、或气道阻塞性明显,或一氧化氮明显增高,既然表型有如此巨大的不同,那么对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强调儿童个体化的十分必要。